【节日祝福】北京莆田企业商会恭祝全体会员、莆籍乡贤、各界朋友中秋节快乐!

2016-09-14
新闻来源: 北京莆田企业商会
查看次数:1726


月到中秋分外明,每逢佳节倍思亲。值此中秋佳节来临之际,北京莆田企业商会会长黄文盛、监事长林玉明、理事长张志勇、党总支书记许文兴携理监事会全体成员、秘书处全体员工,衷心祝愿各位会员、莆籍乡贤、各界朋友中秋快乐、阖家幸福、万事如意!感谢您一直以来对商会的关心与支持!我们将继续服务会员、团结乡亲,为开创商会更加美好的明天而共同不懈奋斗!

【北京莆田企业商会】

莆田中秋节也是“孝敬节”

  “中秋”一词,最早见于《周礼》。根据我国古代历法,一年有四季,每季三个月,分别被称为孟月、仲月、季月三部分,因此秋季的第二月叫仲秋,又因农历八月十五日,在八月中旬,故称“中秋”。到唐朝初年,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。大家都知道中秋节要吃月饼、赏明月。但在福建的一些地方还保留着独特的中秋习俗,比如莆田,中秋前后,市场卖得最火、最热闹的不是月饼,而是卖芋头、栗子、米粉以及猪脚等。

  据莆田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副主任林成彬介绍,对于莆田嫁出去的女儿来说,中秋节是一年中孝敬父母的一个重要的节日。中秋节前,女儿要备办很多礼物给娘家父母“送秋”,体现“尊亲”、“爱亲”的传统美德。“送秋”的礼物也很特别,有月饼、香芋、板栗、兴化米粉和猪蹄,还有给父母衣服、鞋子、袜子、围巾等过冬用衣物。这一美好习俗的初衷是要打破一种残酷的陋习。

  原来在宋代,莆田沿海一带重男轻女,许多人家将刚出生的女儿溺死。这种残忍的行为引起当时在莆田任职的崔知府的关注,他决心要改变这种做法。于是,他动员群众说,中秋节凡是嫁出去的女儿一定要备办各种礼物回娘家孝敬父母。除了中秋食物,还要准备衣物。这是因为入秋后就要过冬,女儿备齐从鞋子到帽子全套冬季衣物,以表达对父母的细心关爱。崔知府用心良苦,他希望通过这种举动来向群众表明生男生女都一样,女儿也会孝敬父母。后来,这种习俗代代相传,就成了莆田中秋独有民俗。

  莆田还有一项特别的中秋民俗是“做秋”。按莆田传统,中秋之夜,家家户户都要办宴席,俗称“做秋”。富裕人家,大盘叠小盘,山珍海味,香飘四座;寻常人家,也不忘“加餐”,大饱口福。但无论盘菜多少道,其中炒兴化米粉和“群”“摈榔芋”是不可少的。莆田的主妇对炒兴化米粉都有好工夫,色、味、香俱佳。据史料记载,宋理学家朱熹在兴化讲学时,吃到炒兴化米粉,不禁拍案叫绝,说:“可口,美味无穷!” “群”(炖)芋头时,把去皮的芋头在锅中稍蒸,然后把它切成块块,下锅油炒,再加入肉丝、香菇、栗子等佐料,加水炖20-30分钟。芋头烂熟,汤汁飘香,令人垂涎欲滴!山区片的群众常把芋头“群”(炖)烂、切碎,加入米粉一起炒,故有“芋‘群’米粉炒”的俗语。吃米粉的意思就是吃得胡子都白了,意味着你能高寿。 按照莆田民间的说法,栗子是民间传统的进补食品,改革开放之前,人们生活艰辛,人们就借助莆田方言的“芋头”与“熬”的谐音,表示吃了芋头炒米粉后,就能“熬一熬”一年就“熬”到“头”了,寄望来年时来运转。

  很多在外工作和谋生的人们,如果没有特殊情况往往提前带着各种食物和礼物回乡“做秋”,向父母和长辈请安,共同过着“月是故乡明”的团圆节日。莆田是著名的侨乡,在海外的亲人甚多,他们中的不少人也会不远万里回家乡“做秋”,顺便拜访亲友。

  中秋晚上,一家人大快朵颐后,一轮圆月已挂上中天。在这“八月中秋月正圆”、“月是故乡明”的美好时光里,大家在阳台上或“埕头”中,摆上月饼、白果、栗,边吃、边赏月。有些莆仙戏爱好者们会聚拢在一起,演奏十番八乐。不少地方也会请莆仙戏剧团来演出助兴。有的人也会到涵江白塘去欣赏“白塘秋月”。中秋夜“游白塘”,是莆田人,特别是涵江人得天独厚的赏心乐事,大家尽情玩到明月挂中天的午夜时,才会依依不舍地踏月回家。


汇聚莆商智慧力量,搭建莆商互助平台,弘扬莆商“精、勤、俭、孝”精神,整合莆田各方资源,传播莆田妈祖文化,为建设中国特色优秀的服务型、创新型、公益型社会组织不懈努力,为首都北京经济社会文化建设和家乡莆田“以港兴市、产业强市”战略目标作贡献!


欢迎关注北京莆田企业商会公众微信:bjptqysh_dy

商会地址:北京市朝阳区亚运村大屯路甲58号金海湾酒店院内

联系方式:010-56255956